北华大学简介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设有本科专业8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5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51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个院士工作站、18个省级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拥有“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层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称号49人次,省(资深)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省级人才称号百余人次。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与20个国家、地区的68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20余个国家与省级教学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形成了挑战杯、龙舟赛、电子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品牌,并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全国‘互联网+’金奖”。
北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位于北华大学南校区,紧邻美丽的吉林市松花江畔。
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1990年,北华大学组建前的吉林师范学院在国内首先提出“铸造师魂、陶冶师德、培训师能”三师系统工程,得到国家教委和兄弟院校的广泛赞誉。在学术研究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始,多位学者在师范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方面享誉国内。1990年,吉林师范学院主编的《师范教育学》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吉林师范学院多位学者参与编写的《中国师范教育通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师范教育大百科全书。2005年,学院与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友好合作。2020年,为铭记田家炳先生的无私捐赠,学院冠名为田家炳教育书院。
学院秉持“敦品励学,善教继志”的院训,以“送研入校、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基实技强”为办学特色。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现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学名师工作室。其中,“地方高校综合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为省属高校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中心”为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吉林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吉林市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暨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均设在本学院。
学院现有小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3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4个专业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管理4个领域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800余名。2018年,教育学一级学科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小学教育专业认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晋升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共44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6人,博士后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新秀1人,校教学名师7人,校青年教学标兵3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高教学会专家库专家1人。
学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学院通过实施“四年一贯制”“教育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全程梯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实习促培养、促研究、促就业,先后在海外、4省7市25所学校建立稳固的优质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就业实现了入关、过江、跨海、越洋,毕业生遍及吉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浙江、江苏、贵州等地。
学院以服务基础教育为特色,先后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等共建实践研究基地,助力基础教育学校梳理办学理念、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心理健康讲座、科研课题申报等工作。学院现为吉林地区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吉林省国培项目培训基地,已成为吉林地区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主阵地。
北华大学教育学学科简介
北华大学教育学学科始建于2000年,2006年获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增设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3个二级学科。教育学学科为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2023年10月,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森校友会网发布2023年中国大学一流学科排名,北华大学教育学学科在全国排名为85位,位次居前50%。
◆学科研究方向
目前,北华大学教育学学科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5个二级学科,其中前4个方向学科建设依托于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依托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学原理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道德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小学学科(语文和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学前教育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智能教育信息处理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
◆学科特色与优势
学科定位:聚焦教育学中观问题和规律的研究,有效衔接教育理论与实践;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挥教育智库引领作用,成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主渠道,开展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常态化培训。
学科方向:学科方向门类齐全,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方向。重点打造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校教育管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个研究方向。
学科资源:以北华大学“校城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与基础教育学校形成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一体化协作体;加强省内高校教育学学术联盟建设,通过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校际合作,整合省内教育学学术资源。
◆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
2018年,学术专著《困惑与选择——基于身份认同的教师德性养成论》获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2018年,教学成果《地方综合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四维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1年,学院教师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AERA并发表会议主题报告;
2021年,咨政报告《提升我省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被吉林省教育厅采纳;
2021年,《北华大学“小先生”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2021—2023)》项目获香港田家炳基金会25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
近五年,4篇优秀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
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青年)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项;
近五年,研究生荣获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博士人才招聘岗位
1.教育学专业教师
招聘岗位条件:教育学(教育)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本、硕至少有一个阶段所学专业为教育学相关专业。
2.心理学专业教师
招聘岗位条件: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本、硕至少有一个阶段所学专业为心理学相关专业。
北华大学
博士
人才引进条件
引进的博士人才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健康的心理素养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备岗位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较高水平学术科研能力和一定学术发展潜力。
1.原则上应在40周岁以下,对于特别优秀或紧缺急需或具有高校工作经历等实践经验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适当放宽,一般不应超过45周岁,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一般不应超过50周岁。
2.A层次博士人才应当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B层次博士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学术业绩成果,能够很好地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他博士人才为c层次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质量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在引进博士人才时,按照“引进博士人才层次认定参考条件”及面试表现研判确定博士人才层次。
北华大学
引进博士人才
层次认定参考条件
一、A层次博士人才应将具备下列条件之二作为参考条件:
(一)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一区期刊论文或发表过二区及以上期刊论文2篇(自然科学类)或CSSCI、SSCI、SCI、A&HCI期刊论文3篇或发表过C刊一区期刊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
(二)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含艺术学、教育学和军事学等单列学科)基金及以上级别科研项目。
(三)本、硕、博均毕业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含教育部直属“211”或“985”大学)或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二、B层次博士人才可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作为参考条件:
(一)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CSSCI、SSCI、A&HCI期刊论文或发表过相当水平的期刊论文。
(二)近五年,主持(完成)过省部级或相当水平的科研项目。
(三)我校培养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且毕业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含教育部直属“211”或“985”大学)或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备注:SCI分区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期刊分区数据在线平台提供的数据(中国科学院 SCI 期刊分区表)为准。
北华大学
博士人才引进待遇
一、各层次博士人才待遇
(一)依据省市部署安排,及时推荐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申报省市人才激励政策待遇;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直接认定为专业技术中级职务;优秀博士因配偶没有工作或两地分居等客观情形,确需解决配偶工作的,学校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与引进人才商定。
(二)提供科研启动及仪器设备配套经费,其中:A层次博士人才分别为20万元(自然科学类)、1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B层次博士人才分别为10万元(自然科学类)、5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
入职三年内,以我校为主持单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含艺术学、教育学和军事学等单列学科)基金及以上级别项目的,分别参照上述标准追加科研启动及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的50%。
(三)一次性提供购房补贴及安家费:
1.A层次人才40万元,其中:电气工程、临床医学学科增加10万元即50万元,其他博士人才特别紧缺的学科可根据业绩成果及具体实际增加5万元。
2.B层次人才25万元,其中:电气工程、医学类学科增加15万元即40万元,其他博士人才特别紧缺的学科可根据业绩成果及具体实际增加5万元。
(四)对A、B层次人才给予引进博士人才奖励。分为两个奖励期:1.第一奖励期为入职后前三年,每年6万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共计18万元。2.第二奖励期为入职第四年至第六年,每年8万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共计24万元。
(五)C层次人才需对其学业经历、博士论文水平等进行综合研判,商定有关待遇(不包括安排配偶工作)。没有特殊情形的一般除了推荐申报省市人才激励政策待遇、直接认定为专业技术中级职务和给予B层次人才所享受的科研启动及仪器设备配套经费之外,入职前三年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有关待遇(包括博士业绩津贴)。入职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B层次人才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及安家费,并给予第二奖励期奖励(不追发第一奖励期奖励)。
(六)特殊优秀及急缺博士人才、海外博士人才引进可以采取“特事特办、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的方式,面议待遇等事项。
二、北华大学人才称号奖励政策
入职三年后,可参评各类人才奖励计划。
“春苗人才”奖励计划:额度为30万元(税前);
“北华学者”奖励计划:其中,“菁英人才”额度为50万元(税前);“杰出人才”额度为70万元(税前)。
三、北华大学博士业绩津贴
优秀等次人员每人每年5万元;良好等次人员每人每年3万元;合格等次人员每人每年1万元。考核通过的博士业绩津贴每年按10个月发放(2月、8月不发)。
四、吉林省人才安家补贴政策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规定,经省人社厅人才分类定级认定,符合我省全职引进标准条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A—E类的高精尖缺人才,省财政分别给予300万、150万、70万、35万和15万元安家补贴(分5年拨付),引进人才可同时享受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相关补贴。
北华大学博士人才引进待遇
说明事项
1.引进博士人才的各项待遇均为税前待遇,各层次各类别待遇按照就高原则不重复发放。
2.学校常年接待报名,随时组织面试考核。
3.招聘资格等有关事项请登录北华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beihua.edu.cn,在通知公告专栏查阅公开招聘博士人才公告,并下载报名表。
4.其他未尽事宜请向学院或人力资源管理处咨询。
联系方式
北华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李老师、任老师
联系电话(传真):0432-64608089
联系邮箱:
bhdx_gz@126.com;
11902328@qq.com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滨江东路3999号北华大学东校区人力资源管理处
邮编:132013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
冯老师 18604496683
朱老师 18604497530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地址: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官网:https://ces.beihua.edu.cn/
微信公众号名称: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北华大学常年招聘博士人才,诚挚欢迎博士人才报名应聘!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诚邀海内外博士人才加盟!
本网站所转载内容的源网站以及涉及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网站所有者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侵权的行为,请及时与公考hub客服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并配合妥善处理。